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本周來港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說「十四五」規劃下的金融、航運、貿易、航空、創新科技、法律服務、知識產權貿易、文化藝術交流等機遇,筆者感到十分認同,香港應用從人才、消費、人文、科技創新、金融、綠色、數字、基建、專業及健康,這十大方面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透過規則涵接與制度對接,建立平台,助力國家的雙循環發展。並以粵港澳大灣區為發展據點,去消解香港在經濟民生深層次問題,早日實現夏寶龍副主席所說的「四個期盼」。
宣講會上,中聯辦駱惠寧主任提到有三點: 「第一,認清國家規劃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的發展方向;第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及第三善用國家政策支持,努力開創香港發展新未來。」
今次國家代表向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直接宣講「十四五」規劃綱要,有三重重要意義。第一,港府需要重視國家未來五年的規劃,期待在今年十月施政報告,能出現十四五規劃的香港方案 第二,香港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部分,「十四五」能助香港透過發展解決主要矛盾,做好經濟結構布局,處理產業發展不均所帶來的問題。第三,香港可以從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參透解決香港社會問題的方向。我們要記著香港是國家的一份子,市民應仔細閱讀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就規劃所說的發展方略,做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藉著國家的政策包,助力香港未來的發展。
就著筆者提供十大工作方向,在人才上,香港應吸引全世界的金融、科研及人文人才在香港進修,發展香港在大學及高等研究院教育的樞紐優勢,把人力資源變成頂尖高端人才,我們需要更多便利人才的出入境措施及吸引人才來港的政策及發展誘因。在消費上,香港的消費市場發展經驗,能助力內地企業打造為國際化高端品牌,能為開拓國內大循環市場作貢獻,打造優質的國際化城市生活模式。在人民科學及文化藝術上,香港的中西交融文化特色,有能力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以「文化藝術」作為與不同地區的交流語言。
在科技創新上,香港的大學、研究中心及先進科學實驗室的科研水平已經是世界一流的水平。香港應參與國家的創新系統,加強國家戰略科技的力量,進一步做好基礎科研,並探求更多產學研的合作,以及促進交流的政策。根據政府統計處的香港創新活動統計 ,在2019年,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0.92%,當中工商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的研發活動開支分別佔本地研發總開支的44%、51%和5%。香港特區需要更多政策去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在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上,我們不單要吸引外籍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來港發展,也要從中小學開始培育具科技興趣及能力的人才。香港應參與國家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並以香港在國際專業人才及行業協會的經驗,主辦更多大型國際級科技會議,促進科技交流,以實現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
在未來金融發展上,人民幣國際化、數字人民幣、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已經是重要的發展主線,香港應以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得天獨厚優勢,進一步研究不同的人民幣產品,令不同的國家投資者,也可以在當地法規的保障下購買離岸人民幣產品,在此,香港有全鏈條的產品發展經驗。香港如何藉著大灣區的科技能力去助力發展金融科技及未來數字人民幣,以金融科技去發展好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以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是我們必需要努力思考的。在國家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下,香港如何發展相關綠色金融產品,鼓勵上市企業做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披露及企業社會責任,相信我們能夠有不少實戰經驗可以分享。在「綠色」建設上,香港也有不少節能減排的專才,也有熟悉國際環保標準的專家可以助力國家的「青山綠水」發展,加強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在數字方面,香港應藉著廣東省在數字經濟的優勢,好好發展我們的新興產業佈局及協助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轉型,我們必需要做好「轉型與布局」,讓數字在經濟、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等不同方面為社會賦能,令市民得到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需要暢通的基建,令城市中不同的區域有更好的聯繫,例如「沙中線」的開通令減少市民在交通的時間,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建設能方便香港與國內及國際城市之間的往來。香港也應主動研究口岸經濟帶可以為香港帶來的商機。香港需要做好設施的聯通。筆者一直倡議建設「洪水橋支線」,以做好香港與內地城市(尤其是深圳) 的聯繫,方便居民「西進西出」,方便香港居住、前海或南山上班的朋友,同時也減輕現時「西進東出」的沉重交通負擔,以做到節省時間及能源的目標,減少碳排放。在航運貿易上,香港應該和大灣區不同港區成為聯盟,並在桂山島建設超級港口,這是值得探索的。
我們的服務業不單要走向更專業,更要向高端增值方向發展,單單做到「超級聯繫人」是基本,我們更要做到品牌及科研並重,因為這才能為我們帶來高增值的發展。在專業上,香港不單要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也要成為區域專業服務中心,與內地企業拼船出海,發展國際大循環市場。在健康及公共衛生發展上,香港應努力做好醫療產業,與大灣區城市做好醫療產業的分工,例如香港做手術,在內地療養。在新冠疫情陰影下,我們必需要正視傳染病的全球擴散的問題,如何利用科技做好疫病追蹤,助全球早日回復「通關」,實在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
在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可以做很多工作,這不單單是特區政府的事,也是全港市民在不同專業或領域可以一同做到的事,絕對和市民息息相關。無論是工商機構,還是公共服務,十四規劃也有不同篇章討論,香港可以做到東西實在很多。我們應該趁國家宣講團來港分享的契機去多接觸及多了解,從中找到自己的機遇及可以發揮的角色,一同謀劃國家更大的發展。期待特區政府就著十四五規劃,訂立我們的目標及指揮(KPI),切實去執行每一個項目,為香港未來發展籌謀。
(刊於2021年8月24日紫荊 及 30日港人講地)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