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2021世界競爭力報告最近出爐,香港在6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七,為亞洲區第二,當中我們在通脹、教育開支、政治不穩定等有所改善,但在政府赤字、就業、經濟增長方面表現下跌。
香港在「企業效能」表現十分出色,無論在管理執行(第二)、金融(第三)、勞動市場(第八)、態度及價值觀(第八)及生產力及效率(第九)上都在世界10名以內。在內地積極改善營商環境的氛圍下,香港的企業效能是很好的借鑑及標杆,供內地城市、尤其大灣區城市作參考。
在「基礎建設」方面,香港的基本建設及科技建設排名同樣排名第七、教育第八、科學建設排名第21、醫療及環境第23。這證明香港的「基礎建設」仍然是十分吸引。除了在鐵路及道路外,人才是最重要的基建。根據最新的QS排名,香港有5間大學在100名以內,包括香港大學第22位、科技大學第27位、中文大學第43位、城市大學第48位及理工大學第75位。
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大學及香港多間研發中心給我們的背景,做好香港的「基礎建設」,打造大灣區的國際人才中心。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着力改善醫療及生活環境,並同時研究可否利用大灣區其他城市去分擔療養的工作及協助提升生活質素,一同做好綠色灣區、健康灣區,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來香港作貢獻。
至於在「經濟表現」上,只有國際貿易(第二)及國際投資(第七)能躋身世界10強,本地經濟、就業及價格排名分別為世界32名、40名及63名,即在價格上是全球尾二,實在是一個警號。由此可見未如理想的經濟表現影響到香港的競爭力。政府必須要提供誘因去刺激經濟,筆者認為政府的電子消費券是一個很好舉措,去刺激市民消費,把刺激經濟的效果放大。我認為香港在國際貿易及投資表現上依然向好,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優勢,助力國家在「雙循環」上與國際大循環進行良好的接軌,尤其是在規則銜接與制度對接上,做好國際關係,為國家在不同國際平台上効力,在標準訂立、品質監控、項目管理上發揮灣區所需、香港所長。
在「政府效能」方面,香港在商業法規排名世界第一,稅務政策排名第二,公共財政排名第九,體制架構排名第11,然而我們的社會架構只排第34。香港的法治化一向是世界知名,是大灣區的參考。
另一方面,香港有必要檢討我們的體制架構及社會架構,令政府流程更加高效,增加「政府效能」。我們是時候檢討是否要繼續擁抱宗教式的程序而犧牲創新和實質公義。我們有沒有其他更高效的選擇呢?政治的諮詢過程能否加入因應主要社會氛圍而可在中途修改的元素,做到與時並進呢?
筆者2015年在《信報》發表的文章〈誰願永當世界阿七〉談到香港需要努力爭取好成績,本來我們曾經攀升到世界第五,然而受環球疫情所累,我們又打回原形。期望在近日國家及港府大力出招下,我們可以痛定思痛,同心合力,藉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雙循環、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等機遇,能夠讓「香港再出發」,重拾東方之珠的光彩。
(刊於2021年6月23日信報財經新聞)
文章連結: 香港競爭力排名2021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