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為民:發展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要「三個過河」

不少科技業界十分關注發展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期望在深化深合作下,可以發揮深港各自優勢,並藉著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不單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大中小型科技企業,締造大灣區世界級科技研發樞紐,令港深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達至全球領先位置。筆者對此有三個建議,就是: 一、人才過河;二、資金過河及三、政策過河。

一、人才過河

筆者認為「人才過河」是重中之重。針對不少科技業界反映科技人才嚴重不足,就算現在有了優才高才專才等計劃,暫時未見到能夠完全處理及解決問題,我認為不論是河套,還是未來北部都會區,都應該容許深圳人才跨境就業。相關人員每日往返香港工作,不會住在香港而住在深圳(或某個大灣區城市),不享受香港福利,可考慮其不在香港納稅,而是回內地納稅。

在吸引國際化人才方面,我認為香港對於東南亞人才,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但是現在這些人才更多選擇去美國,或者去新加坡發展。我認為香港要認真了解這些國際人才的需求,例如為來自東南亞的穆斯林提供相應的生活配套,如禱告的地方,並多點照顧他們在餐飲的特別需求。針對香港住宿條件相對有限,要想想如何為國際人才提供相對舒適的宿舍,處理人才對住屋的需求。另外也要考慮國際人才的家庭因素,如加強國際學校學位,以及本地學校也可以提供給非華藉學生更多支援。不少外籍人才家長指出欠缺對非華藉學生學中文的配套,令他們考慮當孩子到中學升學就返回老家或其他有更地區工作,本港的中學文憑試可否為非華藉學生提供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呢? 我相信點點滴滴的關懷也可以成為亮點,吸引香港匯聚更多元化的人才。

另外,河套區規劃有提及設立專用口岸,便利深港兩地科研人員往來。我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推動利用科技例如人臉識別,方便港區工作的內地員工方便出入,不再需要繁瑣審核。

二、資金過河 

我認為資金過河問題深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考慮重點,目前只有科研經費可以「過河」, 而投資資金要過河,不管是入境和出境,都要審批,而且出境非常艱難。雖說《河套區規劃》提及支持內地與香港共同設立創投基金,容許科研資金跨境資助深港兩地科研項目,但細節上如何落實,令港深資金過河更順暢,還需要理順。深港如要做為世界級研發中心,就要處理投資資金雙向過河的窒礙,否則較難發揮深港科技協同的效益。

三、政策過河

我認為好的政策就要過河,例如河套園區內港資企業,可能經合約雙方協商後選擇使用香港法律解決合同糾紛,並協議選擇香港為仲裁地,探索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香港,以加強法治保障。相信此探索有助增加營商信心。同樣道理,如果中央或者內地的政策能支持科創產業,我們也應該爭取在「河套區」甚至北部都會區等深港合作區域內有效,令深港企業可以一同受惠。例如若果內地藥監、食監等監管部門可以在河套區設立派出機構直接審批,把在北都生產視作內地生產。這樣一定會吸引全世界的生物醫藥、食品和化妝品公司到北都落地,充分利用香港在生物科技、食品科技的優勢和中國的大市場。

我認為人才過河、資金過河及政策過河,不單有助發揮深港協助效應,也能更進一步彰顯深化深港合作。

刊於2024年01月12日 資本雜誌
文章鏈接:洪為民:「北部都會區青年及產業機遇」調查
#洪爲民 #WitmanHung

撰文:洪為民  前海創新研究院聯席院長 , 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大灣區研究中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