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推動雙循環

「十四五規劃」第四篇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結合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去引領及創造新需求,期望做到「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2020年新冠疫情,我們看到世界產業鏈存在斷供的風險,面對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堵點,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即暢通及完整的要素鏈、創新鏈、產業鏈、政策鏈。尤其是容易受斷供影響的「卡脖子」關鍵技術更需要特別去強化。以「著力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促進資源要素順暢流動、強化流通體系支撐作用及完善促進國內大循環的政策體系」作為發展方向。透過深化供給結構改革,補足核心技術、產業鏈及供應鏈關鍵環節的短板,增強產業鏈柔韌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對消費者對更高質生活的要求,企業必需對產品、服務及技術進行提質,才能有效刺激內需。在堅持擴大內需的層面上,要全面促進消費及拓展投資空間,形成需求激發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高水平、高效能高效益動態平衡,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包括「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及「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準」,加強區域雙邊及全球多邊合作,對知識、技術、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保持開放的態度,保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國內及國際市場要相互促進與聯通,透過內循環去促進外循環,堅持對國際開放,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藉著內需促進外需,促進國際收入基本平衡。為了產業的升級及商業模式轉型,向高增值發展,需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結合實體與虛擬經濟的力量,利用「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去推動數字產業、社會、政府及生態。同時也積極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業務模式。

筆者認為科技是順暢雙循環的重要推動力,以「自主創新」及「開放創新」作為雙輪驅動。加大科技創新,推動自主創新與研發,減少關鍵及高端技術的過分依賴,暢通創新鏈及產業鏈之間的障礙,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經濟模式,優化產業布局去暢通內循環,消除生產的障礙,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官產學研金介媒」的開放創新與合作。政府以資金支持產業及大學的基礎及應用研究,產業透過設立自家的研究機構或支持大學技術研究去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交換。做好投融資的金融支撐,支持更多孵化器與加速器等創新載體作為媒介去培育更多有潛力的優質創新企業。在媒體推廣社會對科技創新的容錯心態、鼓勵新一代從事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行業,為創新創意產業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另一方面,宣傳社會既需要優秀新經濟的獨角獸,也需要同行賦能共生、新舊經濟結合的斑馬企業及生態圈。

我認為粵港澳需要加強合作,以科技創新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企業升級及產業鏈的暢通,在消費品領域培育知名的高端品牌。向國際市場推廣大灣區的產品及技術。在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上協助國家補短板,以科技創新促動國家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發展格局。

(刊於2021年4月26日資本平台)

文章連結:  以科技創新推動雙循環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