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 – 積極進取、扎實推動大灣區發展

最近在兩會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共有15個章節,60條內容,當中分為總論、發展及安全三大版塊。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為主線的「十四五規劃」有14次提到「粵港澳」、3次提到「大灣區」,涉及香港內容也有500多字。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五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內,大灣區建設由「研究」變成「扎實推動」。

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創新平台和新增長極」。在「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

規劃提出香港特區要「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實現經濟多元可持續發展。」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規劃提到「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雙循環發展是規劃裡面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國家經濟發展中心的一個重要改變。香港必須與時俱進,把握好自己的定位,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筆者認為在內循環上,香港有多方面的角色,例如,在設計產業上,我們可以利用香港經驗去助內地企業在自主品牌上做到更多創新,促進高端消費。在教育產業上,香港的大學已開始在大灣區辦學培養人才。在產學研合作上,我認為要推動人才及技術雙向旋轉門,深化產學研合作,設立重點科研合作基地,以及吸引世界領先科技企業來大灣區投資,配合大灣區的上、中、下游全鏈條優勢互補,把大灣區做大做強。另外香港要積極開拓綠色金融市場上,港交所自2012年開始推動ESG滙報,更於去年7月要求上司公司由自願滙報逐步轉為必須滙報,香港綠色金融上,香港應主動研究推出ESG 綠色金融產品,相信這樣能夠在這方面豐富大灣區的經驗。

至於國際大循環,香港應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行業或學術組織,為國家發聲,並做好國際網絡,協助多邊貿易,以把握RCEP及「一帶一路」機遇,配合十四五規劃。香港要應當成為大灣區的國際人才中心,匯聚全世界人才。我們不單要吸引外地大學來港開設分校,也可以考慮吸引內地重點大學或中學在港辦學,多管齊下去吸引國際人才來大灣區發展。

香港的城市治理經驗也可以作為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參考。我們在監管、標準、協定、品管流程等有多方面的經驗可以供大灣區借鑑和參考。同時香港可以成為大灣區對外的規則銜接與制度對接的接合點,相信對未來數字灣區的數字化治理起著積極的作用。另外香港和深圳也可以研究數字人民幣的的發展,以及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的可行性,以吸引國際投資者。

無論是內外循環,香港的角色和定位都應該作出調整,積極配合國家雙循環戰略,在十四五規劃下扎實推動大灣區發展。

(刊於2021年4月資本雜誌)

文章連結:  十四五規劃 – 積極進取、扎實推動大灣區發展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