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我當時年紀太小沒有親身體會,對中國今後未來的改革開放,我則充滿期待。我認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是香港人不能錯失的好機遇。
改革開放造就香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今年1月時說:「香港既是改革開放的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國家過去40年的發展成績,是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奮鬥的結果。40年來,香港既取得自身繁榮發展,也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一直是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吸引外資、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的「引進來」渠道,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時至今日,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也是內地最大的境外資金來源地及融資平台,亦是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不少內地企業透過香港作為「走出去」的橋頭堡。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香港不能缺席,我們應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國家發展,帶動自身騰飛。
回顧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為內地發展提供資金、市場化管理經驗和對外聯繫網絡,以廣東為切入點輻射全國,為改革開放發揮助推器作用。回歸後,香港與內地聯繫愈加緊密,憑着「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及競爭優勢,香港是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平台。香港在資金及制度上的「引進來」為國家改革開放起到一定的作用,內地在土地管理制度、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城市管理、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培訓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都曾借鑒和學習香港經驗。
與此同時,香港也充分利用國家經濟發展的東風,成就了從輕工業城市,到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成功轉型升級。可以說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香港的繁榮。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
《2018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其中「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是全球第一。201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僅次於倫敦及紐約排名第三。香港憑廣泛的環球商業網絡、熟悉國際金融規則、良好的信譽、完善的法律制度及國際認可的專業人才,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上,可以成為三個中心:「融資及共同投資中心」、「專業服務中心」及「資訊及數據中心」,和內地企業一同「併船出海」,協助國家更有效參與全球商貿體系,一同建設「一帶一路」。
以創建優質生活圈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穩步推進。香港作為運作高效、秩序井然的發達經濟體,在城市治理方面成績卓著,可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先進化的經驗,協助灣區城市提升國際化及宜居程度。在城市交通方面,香港在公共交通及鐵路規劃和營運方面富有經驗,完善的綜合配套,能協助灣區城市提升交通效率及減碳環保,增加市民的生活滿意度。北京、深圳、杭州均先後引入港鐵來提高城市交通的運營水平和效率。香港既有集中的核心商業區,也有配套充足的新市鎮、堪稱「市肺」的郊野公園,還有優質的文化及娛樂設施、國際都會的生活模式,有助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及企業集聚。香港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相信有助打造大灣區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一直以來,深圳和香港是中國向世界「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深港兩個機場及貨運碼頭,是區域的空運及航運樞紐。深圳的前沿科技,加上香港的市場化,對內地企業的升級與轉型十分重要。不少中國企業如深圳的華為、騰訊、比亞迪等,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品牌,深圳也有不少企業在香港上市,且知名度甚高。未來深港合作定必機遇處處,而且具無限潛力。香港也可以藉着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國家新區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的緊密合作,推行更多先行先試政策,以吸引更多來自金融、工程、稅務、法律等專業人士在大灣區落地,把發展紅利在灣區中輻射,提升整個區域的國際化及市場化水平。
新時代國家的改革開放包括香港、需要香港,也為香港發展帶來新機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是大勢所趨。在國家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中,香港將繼續為國家治理體制的改革提供經驗參考,也將繼續積極發揮窗口和橋樑作用,成為灣區中互創價值、融合價值的「超級聯繫人」,與內地企業一同「併船出海」,走向「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為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也進一步可以繼續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香港與祖國同行,理所當然,也是責無旁貸。
(刊於2018年 08月 28日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