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

千呼萬喚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有不少是回應各界對大灣區的訴求及期望,為未來大灣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規劃綱要》也談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四個主要城市的定位,及區內城市的錯位發展,筆者相信能避免同質競爭發展,因應城市的各自特色做好分工,達至互利共贏。

《規劃綱要》提到建立資訊共用平台、探索建立統一標準及開放數據埠,建設互通公共應用平台。2016年,筆者牽頭成立「深港大數據聯盟」其中一個倡議就是建設跨境資訊平台,建立統一數據交換標準或協定,促進跨境的信息流。我欣見當局回應了我們的業界的訴求。

《規劃綱要》第八章提到研究為符合條件的赴港澳開展商務、科研、專業服務人員的簽注安排;統籌研究外國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便利通行政策和優化管理措施;以及完善粵港、粵澳兩地牌機動車管理政策措施,允許兩地牌機動車通過多個口岸出入境。這三點和筆者去年的人大提案的大灣區商務簽證及「利用科技優化粵港澳私人小汽車跨境流通的建議」互相呼應,當時筆者是希望放開小汽車固定口岸出入限制,能夠因應個人需要在網上申請過關口岸,減少對能源的耗費。筆者也提議設立大灣區商務簽證卡,方便外國人在灣區進行商務往來,也方便內地科研及專業人員赴港工作,以促進兩地商務、專業及科技協作。

在共享共贏年代,城市一定要避免惡性競爭,協調發展才能把市場做大。筆者曾提過,大灣區要成功就得需要促進灣區的主要要素流動,以及放棄龍頭心態,城市之間要互相創造價值,做到「互利共贏」。

(刊於2019年2月22日都市日報)

文章連結:

做好分工 達至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