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深圳40年改革開放經驗對香港的啟發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特區的成績。深圳大力推進科技創新,GDP從1980年的2.7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由邊陲小鎮蛻變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實在是一個偉大奇跡。習主席總結了10條特區成功的經驗,其中「發展」「人民」「創新」都是重要的關鍵字。今天發展看似尋常,其實背後需要莫大的努力、勇氣與承擔。筆者認為,深圳的成功,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啟示是,要「不斷創新、以人為本」。

習主席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需要「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們見證了各經濟特區的努力付出,深圳更創出靚麗的成績,與廣州、香港、澳門成為大灣區的主要城市之一。這並不是偶然,而是40年齊心合力的結果。

香港要擁抱創新擁抱改變

作為大灣區一部分,香港應該作出更主動的參與,藉着我們在金融及現代服務業的專長,以及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在國家新發展格局「雙循環」中發揮所長,一同為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而努力,以促動大灣區的要素融合與創新發展為己任,成為「一帶一路」或國際市場的多層次聯繫人,發揮雙向作用,共同打造更高水平、開放經濟的世界一流灣區,與國際知名灣區齊名。

面對深圳等特區的成就,對香港來說,不是應該模仿深圳已做了的事,而是學習深圳的思維模式-擁抱創新、擁抱改變。香港的未來不僅要保持已有的競爭力,更要走出舒適圈,增強自己,不能一直安坐在過往的成功上。要解放思想,突破現有的產業優勢硬框框,通過不斷試錯與修正,彈性地迎接挑戰,再創高峰。社會要具創新思維,敢行敢做敢試,敢於做排頭兵才能作出新的突破。

筆者認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是未來大灣區發展的兩個主要增長動力。透過這兩個創新動力,才能夠做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提出的「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在科學技術上,我們要促進灣區內的產學研的合作,以創新去驅動經濟發展,實現更高端的產業,創出更大價值。在制度創新上,大灣區可以參考港澳在城市治理、監管、法治化等方面經驗,做到規則銜接,達至戰略趨同。

助大灣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習主席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了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在深化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路程上,給了前海一份新的考卷。相信前海會發揮更好示範功能,做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對港合作成功經驗,積極改善營商環境、推出更多先行先試政策、方便港人港企進駐內地,為青年圓夢,為深港合作、為大灣區、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一同增加港澳人士對大灣區的參與感、使命感及認同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習主席提到經濟特區的建設與實踐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密不可分,讓大家一同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香港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大都會,也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揮作用,為大灣區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貢獻力量。

今天深圳的發展,得來不易。成功與「人民」是不可分割的。習主席一再強調發展必須要以人為本,以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準則。香港要「再出發」,也要以人為本,不再以人均GDP和自由度排名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創造一個更公平、和諧、幸福的社會環境,讓所有的香港人都能夠分享到發展的紅利,讓整個香港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的成功,為香港尋找未來發展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刊於2020年10月16日文匯報)

文章連結: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卻艱辛 ──深圳40年改革開放經驗對香港的啟發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