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以在「十四五規劃」作貢獻

在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中,涉及港澳部分的內容再次單獨成章,奠定「粵港澳大灣區地位」特殊地位,不少針對大灣區的政策逐一推出。展望將來,今天國家正在制定「十四五規劃」,香港在國家經濟轉型與發展中能夠擔當什麼角色與作出貢獻呢?

在國家的「雙循環」(即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中的「外循環」上,推動香港參加更多國際性經貿組織,面對「逆全球化」的浪潮,雙邊或多邊協議將會取代全球貿易協議,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和中英全面投資協定 (BIT)等談判事在必行,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及一直以來在不同的國際經貿組織上的參與,相信能有助國家在國際貿易上的發展,為國家開通更多新通道。

至於在「擴內需」的外循環上,便要刺激民消費意欲及需求。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消費市場,我們早已從「儲蓄經濟」轉型為「消費經濟」,私人消費總額貢獻了香港GDP的69%,在全球前列,相信能夠帶領大灣區的消費經濟發展。加上香港擁有不少廣告、設計、品牌、製作相關人才,能夠成功為香港製造或外國製造的商品,透過廣告、商演、品牌交叉合作等,助企業在香港或外地建立品牌知名度,增加消費者的購買產品及品牌的意欲,營造產品的需求。對於有擴大內銷,促進消費需要的內地製造業廠家,可考慮引進香港廣告、設計和品牌相關人才,先增加品牌的「外國味道」,再進而做到品牌國際化、打造更高層次知名度,藉此來吸引更多民眾有意欲去消費。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進一步參與國際金融科技、制定和完善綠色金融規則。在「十四五」規劃中,期望香港除了應繼續加強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去協助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同時也應加強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功能,發展國際基金管理中心,以吸引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配置更多香港資產。

面對新的交易產品、模式和市場遊戲規則的興起,香港如果能夠在國際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新領域完善和制定新遊戲規則,令其滿足促進全球金融發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香港雖然近來面對不少衝擊,但我們仍有不少優勢,能夠做出不同的新貢獻。如果香港能夠把握時機,深度參與「十四五」規劃,不但有利於為中國內地的經濟轉型和發展打開突破口,也可以憑藉與內地的聯合,實現香港重新起步。

(刊於2020年10月資本雜誌)

 

#洪為民 #Witman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