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它灣區有何差異?
來源:《“一帶一路”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藍圖》
成功的區域就是貿易的產業群、創新的人才、互聯的基建和良好的政府管製,這個東西其實並不新鮮。要理解粵港澳大灣區的實力,大家不妨先與世界其他灣區作一些比較。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6約7000萬,GDP1.3-1.4萬億美元,人均GDP是在兩萬美元左右。舊金山人口是我們的十分之一,760萬,GDP是7855億,人均GDP是最高的,11萬美金,是粵港澳大灣區的5倍,有73所大學。東京灣的人口是4000多萬,占了日本非常高的比例,它是這麼多灣區裡面如果以產值來說是最高的,1.8萬億美金。紐約2300萬人口,GDP是1.4萬億。
紐約灣區由紐約州、康涅狄格州、新澤西州等31個縣聯合組成,面積達33484平方公里,自一次世界大戰後擔任大西洋運輸的角色後,一直是美國最大商業貿易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它的特點是設曼克頓灣、南街灣兩大港口。它是美國第一大港口城市,重要製造業中心,在服裝、印刷、化妝品等居首位,機器、軍工、石油和食品加工有重要地位。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在歐洲戰爭的時候,它是作為美國東岸的一個主要港口,當時把這些物資運去給英國,給法國,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它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港口,而且它周邊也有一些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紐約灣區除了是一個港口,是一個金融區之外,其實它在創意文化方面也是非常強的,很多頂尖的設計師都是以紐約作為他們的總部。紐約灣以10%的人口比重和0.3%的土地創造了美國1/3的製造業產值,擁有世界500強企業超過60家。在規劃上,曼克頓為紐約灣區核心,以金融商務服務業為主導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華爾街為中心的金融貿易集群,第五大道為中心的商業區及新舊城區有序替換,原來的碼頭倉庫成為寫字樓,商業區域向外擴張。
加州圍繞舊金山灣和聖巴勃羅灣河口的一片都會區,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以及南部的聖荷西等9個縣市,就是舊金山灣區或舊金山灣區。三大行業包括專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業與其他服務業、計算機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和科技研發占主導。Google、Apple、Facebook、Tesla等企業全球總部所在地。人口不算很多,它以700多萬人口貢獻了美國全國5%的GDP。它也是非常接近創意的源頭,除了科學創意,包括史丹福之外,它往北一點是美國傳統的文化的創意的中心。
東京灣港口群地處日本本州島南部海灣,為房總、三浦兩半島所環抱,以浦賀水道連太平洋。明治時代工業沿東京灣西岸東京和橫濱之間發展,成為京濱工業帶。二戰後這個工業區更沿岸向東、北擴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域,是日本發展加工貿易的心臟地帶人口非常多,一都三県(東京都、千葉県、神奈川県、琦玉県),擁有多個港口(東京港、千葉港、川埼港、橫濱港、木更津港、橫須賀港),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產業中心。
它有非常大的工業地帶,所以為什麼它的產值那麼大呢,因為它是有重工業和化工,這個是其他灣區沒有那麼多的,它是以占日本33%的人口,2.6%的土地,創造了日本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及和四分之三的工業產值,這個實在是驚人的數字。依託港口建設、發展規劃化的重化工業和海運物流業,建立世界規模的產業中心,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市場調節,實現產業在整個都市圈的聯動格局。日本真正的產業基本上就集中在東京灣區,在東京灣岸有京濱、京葉兩大工業地帶,是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
將粵港澳大灣區同其他灣區進行比較,在占地面積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是最大的,有5.6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是最多的,不過現時大灣區的GDP現在世界上公認的四大灣區中排第三。在人均GDP上,大灣區還有很多努力發展的空間,因為東京灣是我們的兩倍,紐約灣是我們的2.3倍,舊金山更是我們的5倍多。不過在集裝箱的吞吐量是大灣區則比其他灣區領先的,機場旅客吞吐量也是比其灣區高很多。同時大灣區的第三產業的比例是相對較低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的數量,現在大灣區有16間。
今天我們的大灣區占了全國的面積不到1%,人口數量不到5%,但是創造了我們國家GDP的13%[1]。
2017年12月11日 –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首屆“創智營商博覽“會上,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就以當中戰略來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和意義,他預期,粵港澳大灣區的GDP 將於2020 年追平東京灣區,而2030 年的GDP 總量更可達4.62 萬億美元,大大超越東京灣區的3.24 萬億美元和紐約灣區的2.18 萬億美元,成為世界GDP 總量第一的灣區[2]。
為什麼以東京灣參照,因為東京灣人口最多,產值也最高。東京有化工,有煉鋼,有造船,它也是一個產業集群,煉鋼、造船和造車等產業集聚。在未來的新經濟的形勢下,傳統的造船、造車、煉鋼,不一定再是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未來市場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是創新產品,體驗經驗相關的東西,這些東西尤其在深圳一直到東莞這方面我們做的比較多的產業。紐約股市排名10個裡面,過去都是可口可樂、能源公司、波音,今天第一至第五都是科技公司,蘋果、Google、阿里巴巴。今天我們在世界上再去看產業的時候,真正領先的產業大部分是這些跟科技有關的,而那些傳統的製造業正在沒落。
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經濟總量超過東京,但是我們的發展模式可能跟它不一樣,東京灣的發展是從二戰前乃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的,而當下我們面臨的是迥然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經濟格局,因此我們要以更加創新的姿態和精神,全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今天中國已經從高耗量向高質量發展,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們也見到大灣區也是向著市場化及國際化發展。如何藉著港澳特區的去協助大灣區的進一步走出去,促進區內的深度合作。以創新思維去建解來自體製、法律、貨幣、稅務、檢疫通關、製度等障礙,全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可以從創新協調機製、建設“灣區“品牌、加強基建互聯及促進要素流動上考慮。(未完待續)
註釋:
[1] 21財經:一圖看懂粵港澳大灣區有多牛?
[2]香港貿發局新聞網頁 《由製造走向創造 粵港澳大灣區商機》
《“一帶一路”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藍圖》
作者: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香港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兼職教授洪爲民、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兼職教授洪雯
文章連結: 灣區50+ | 帶路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它灣區有何差異?
#洪為民 #WitmanHung